【养生常识】音乐养生术
真正把音乐用于疾病治疗则要推迟到唐宋年间。白居易是一位通晓乐理的诗人,他曾做一首《好听琴》,写道:“本性好丝桐,心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以通俗易懂的诗作风格而闻名的白居易,在此诗中特别强调了音乐对于听者的心理调节功用。北宋时期的大文豪欧阳修在自己的文集中也曾记载,他有一次因为忧伤政事而思虑成疾,以至于形消体瘦,进补各种药物食材均没有明显功效。后来,孙道滋以“宫声数引”治愈了“幽优之疾”,欧阳修深有感触地说:“用药不如用乐矣。”这可以算是我国历史上以音乐治病的典范事例之一。此外,金元时期的四大家之一张子善在《儒门事亲》中记载了用竹笛和鼓乐减轻疾病痛苦的事例。
而到了明清,音乐理论相关方面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明张景岳对音乐疗法倍加推崇,清吴师机在《理论骈文》中赞曰:“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并且,相关医书中也开始逐渐收录一些音乐对疾病的疗养作用的案例。清知名医书《医宗金鉴》更是字字深入地把五音的特点以及如何发音同治病的机理想融合,完成了把历来公认的结论进行条理性解析的进程。
由此也可说明,音乐养生并不是现代人或者受西方音乐流派的影响而产生的应景言论。古人在音乐上所做的努力,足以让后人享受无穷。